2012年10月6日 星期六

誰也在暢讀死亡的筆記?!! - 《死亡筆記》


「誰也在暢讀死亡的筆記,不如來推推理。」這句歌詞一響起,相信大家都會把聯想起兩事:陳奕迅的《黑擇明》、《死亡筆記》。《死亡筆記》當時的風潮僅次於《鋼之鍊金術師》,當中很大部分原因與TBB的皇播有關,另一部分與故事所展現的深度與描寫有莫大關係。

《死亡筆記》是一套推理偵探類的動畫,也是偏向黑暗系的動畫。說是偏向黑暗系的原因,其實也只是因為主角是常人眼中的反派之故。主角夜神月聰明絕頂而且前途大好,在一個偶然下得到死亡筆記後,試圖透過死亡筆記來對世界作出審判。與《gundam00》相似的「以武止戈」,《死亡筆記》卻是「以罪止罪」,以死亡來恐嚇世界的罪犯。

故事的前半是「L」與「Killer (K)」之間的對決,雙方鬥智鬥力,一方務求偵破兇案,用正當手法解開問題。另一方希望避免暴露,同時繼續借「死亡筆記」制裁罪犯。前半是「K」不斷的繼續「制裁」罪犯同時,雖然沒有證據,卻令「L」對他的懷疑日益加深,直至「L」被「K」設計殺死後,故事的後半由「M」與「N」接力與「L」對抗。

其實類似的人性爭論在現實世界中屢見不鮮,最接近的就是刑罰差異,「殺人填命」是不是就符合人權?是不是兇手就一定要被殺?這的確是一次又一次似是而非的爭論。推而廣之,是現今世界兩大法律觀的差異:「普通法(common law)」與「大陸法(civil law)」的分別。一方認為控方需要證明辯方有罪,疑點利益歸於被告;一方認為辯方需要證明自己無罪。乍聽有罪就是有罪,方法不同不應該影響結果,但事實卻絕非一樣。很多情況下,就像是推理上的「惡魔的證明」一樣,要證明一件事比反對證明的容易得多。

但死亡筆記帶來的爭論是正面的,不論你是否認同筆者的觀點,卻會透過此理解另一部分人的想法,這正正是在雙互理解的基礎上的第一步。當你在暢讀《死亡筆記》時,又有否思考一下動畫中與歌曲《黑擇明》所想帶來的訊息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