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

「重複犯錯」

民族主義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最根本原因,這是任何有修過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。歷史科最重要的作用不在背誦而在析論,但歷史科近年來偏偏卻被捨棄,歷史亦偏偏因此在不斷的循環,重複犯錯,指的就是近日來的中日爭端。

中日之間的關係可以遠溯至秦始皇一統時,派徐福往東海求長生不老之術,及後偶有交流,如曹魏時期卑彌呼遣使向曹魏進貢等等,直至唐代日本對中國亦多次派出「遣唐使」與中國建交。雙方關係一直都維持於正面良好的朝貢關係之上,直至明代。

明代中葉政治極度敗壞,日本當時亦正值動亂時期(按:室町幕府戰國時期),直至羽柴秀吉的「八幡船禁止令」才逐漸減少,但一來經過「文祿、慶長之役(日本入侵朝鮮之役)」,中日關係已僵,加上清代以來排外情緒日益高漲,甲午戰爭後雙方關係已經十分惡劣。而令雙方關係從此陷入世仇深淵的卻是近代二戰時的「八年抗戰」。八年期間日本為令中國折腰而威迫利誘,殘害中國人民,令中華民族對日本大多極為反感,稱日本人民為「小日本」之類等等。

然而究其原因,民族主義往往亦是戰爭的導火線,中日兩國關係長久以來的不平等最終令雙方的怨恨甚深。明代以前日本對中國推崇備至,而國人亦應為日本「區區倭人」,不足掛齒。而事實上日本在力求革新進步,中國卻在改朝換代中一步一步走向衰亡,既得不到日本的尊重(猶以甲午戰爭後為甚),國人亦難以認同泱泱大國要拜服於區區小國,雙方的歧視在一步一步加深,直至明治維新後,日本已逐漸由視中國為假想敵,到視中國為稱霸世界的踏腳石等等。最終,入侵中國,開始了近代中日兩國之間無數的國仇家恨。

近日來的反日活動毫無理性可言,燒殺砸搶不在話下,而且像暴徒一樣不講理由,連中資的日式店都不能悻免等等。當中固然有很多是理性的,但在理解中日淵源的不理性群眾之中,多少希望他們可以「冷靜」一點。要讓「老外」們看得起中國,這些行為及表現怎麼讓人信服?但願不要再「重複犯錯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